image.jpeg

 

 

書名:幸福餃子館


作者:張翡珊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月 初版一刷
               2015年10月 初版四刷


頁數:128頁

 

一般素食分類:全素

精進食分類及說明:發現這本書好像有點難分類,一般而言,純素又使用天然食材的料理是很健康的,所以應該是「健康食」。但在閱讀作者的自序時,發現除了「健康素」之外,作者也有「宗教素」、「環保素」、「蔬果食」的概念。但好像歸為哪一種都好像不是很恰當?後來覺得「餃子」是原本是特殊時候才吃的「節日食」及「傳統食」,感覺就比較合適了。


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1. 餃子的包法:從麵糰(餃子皮)開始教導怎麼包餃子,而且都有附上照片示意圖,很仔細。(不過煮法如果能分散到各個食譜而不是只有兩頁大概介紹的話會更完整)


2. 餃子的不同吃法變化:讓人發現主食變餃子時,創意料理原來有那麼多種,水餃、蒸餃、煎餃、三杯餃、烤餃、炒餃、湯餃、燴餃、鐵板餃等等,變化無窮,很有趣。


3. 全書食譜皆為全素:無蛋奶,無五辛的全素料理,很棒。(有些人好像連香菜都不吃?不過這是個人偏好,筆者有點多管閒事地標示出來,請不要介意)

 

對這本書的疑問與注意點:


1. 大概是因為備料就要一定的量,所以食譜中準備的材料包出來的量都有好幾十顆,當然這樣一次做好也很方便,但有時要是內餡的調味有點過鹹過淡有點小失敗的話(每個人的口味偏好有點微妙的不一樣),就只能忍受那個調味到吃完才能重包,有點不是那麼有彈性(小家庭比較辛苦,人數多的家庭應該一下就吃完了)。

2. 後面在做餃子變化食譜會用「熟餃子」適量的寫法,大概是因為六人份,不確定一個人要吃幾顆,但調味其實是固定的,如果可以有個大概的標準,也會比較好調味~後面鐵板餃則是一人份用八顆熟餃子,感覺就比較好拿捏調整味道及份量。

3. 筆者知道這本書是關於餃子,不是關於湯包,但是看到蒸餃就會想到湯包,然後就聯想到絲瓜湯包,但書中沒有出現絲瓜,是因為絲瓜不適合拿來包餃?絲瓜水餃,絲瓜蒸餃,感覺應該蠻搭的?(書中連冬瓜都出現了~)不知道作者之後會不會出餃子書的續集?(抱歉,作者應該也是有很多考量,筆者又在耍任性了~)


目錄(為了方便讀者清楚各項料理的素食分類,擅自將素食分類放入,非經由專業編輯審核,若有錯誤,敬請見諒)(筆者明白這是一本純素的書,但是素食標示標久了成了一個改不掉的習慣,所以還是將「全素」標入,請大家包容筆者的習慣)

2/【自序】自己就是一本活食譜
Part 1:開心包餃子
10/做麵糰


(一)麵糰種類

冷水麵麵糰 
          

燙麵麵糰 


(二)揉麵技巧與擀麵皮方法 


 攪拌、鬆弛、搓長、分割、擀皮、包餡、成形


12/做麵皮 
麵皮種類 
粉類:
1. 咖哩粉 
2. 綠藻粉 
3. 黑芝麻粉 

蕈類:
黑木耳 

五穀雜糧類:
1.黑糯米
2.紅豆
3.小米
4.綠豆仁 

根莖類:
1.黃地瓜
2.紫山藥 

新鮮食材類:
三色 

麥粉類:
1.全麥麵粉
2.細燕麥
3.蕎麥 

食材打汁類:
1.紅蘿蔔
2.菠菜

16/包餃子 


(一)處理餡料要領 
蔬菜:
1.加鹽軟化法
2.汆燙軟化法 
豆包 
豆干 
豆腐


(二)餃子包法


一般形、彎月餃、元寶形、長方形、 三角形、貝殼形、葉子形、鳳眼形

22/煮餃子 
煮餃、煎餃、蒸餃

Part 2:超人氣餃子


26/香菇餃 (全素)


28/四季豆餃  (全素)


30/雪菜豆干餃  (全素)


32/鵝白菜餃  (全素)


34/銀芽餃  (全素)(加香菜)


36/豆苗豆包餃  (全素)


38/竹筍雪菜餃  (全素)


40/高麗菜豆包餃  (全素)(加香菜)


42/大白菜豆菇餃  (全素)


44/油菜豆腐餃  (全素)


46/空心菜餃  (全素)


48/鮮筍餃 (全素)

Part 3:新風味餃子 


52/茭白筍餃  (全素)


54/龍鬚菜餃  (全素)


56/麻辣大白菜餃  (全素)


58/芥蘭菜餃  (全素)


60/苦瓜餃  (全素)


62/番茄雙菇餃  (全素)


64/胡瓜豆包餃  (全素)


66/番茄山藥餃  (全素)


68/海帶絲豆干餃  (全素)


70/樹子豆包餃  (全素)


72/大黃瓜豆腐餃  (全素)


74/白蘿蔔豆包餃  (全素)(加香菜)


76/冬瓜豆腐餃  (全素)(加香菜)


78/番茄豆包餃  (全素)


80/雙花菇餃 (全素)

Part 4:幸福餃子餐


84/鵝白菜煎餃  (全素)


86/三杯餃  (全素)


88/雪蓮蔓越莓煎餃  (全素)


90/芝麻烤餃  (全素)


92/松子香椿炒餃  (全素)


94/時蔬炒餃子皮  (全素)


96/栗子白果燴餃  (全素)


98/芋蘋咖哩燴餃  (全素)


100/紅燒湯餃  (全素)


102/蓮藕昆布湯餃  (全素)


104/福菜鮮筍湯餃  (全素)


106/咖哩羹餃  (全素)


108/青江菜蒸餃  (全素)


110/莧菜蒸餃  (全素)


112/雙色蒸餃  (全素)


114/地瓜黑棗蒸餃  (全素)


116/磨菇醬鐵板餃  (全素)


118/醋溜鐵板餃 (全素)

Part 5:美味沾醬 


122/處理沾醬要領
122/(一)中式沾醬 :
122/傳統中式醬  (全素)(加香菜)


122/五味醬  (全素)(加香菜)


122/苦茶油醬  (全素)


123/豆腐乳醬  (全素)


123/樹子醬  (全素)


123/麻辣醬  (全素)


123/桂花醬 (全素)
124/(二)日式沾醬 :


124/和風醬  (全素)


124/梅子醬  (全素)


124/味噌醬  (全素)


125/芝麻醬  (全素)


125/海苔醬  (全素)


125/薑汁醬 (全素)
126/(三)義式沾醬 :


126/義式醬  (全素)


126/番茄柚香醬 (全素)
127/(四)法式&泰式沾醬 


127/法式醬  (全素)


127/泰式醬 (全素)

 

 怦然心動的食譜牆:

image  

最想做做看的十道菜
1.高麗菜豆包餃(第40頁)(高麗菜、豆包、杏鮑菇、紅蘿蔔都是筆者喜歡的食材~這個餃子內餡一定很棒!只是香菜跟薑要不要加入還有點小猶豫)
2.鵝白菜煎餃(第85頁)(首先先照書中第32頁的作法包好鵝白菜餃,然後再拿來煎餃~控制好麵粉水的比例的話,應該會作出很好的冰花煎餃~)(精進食No.9有提過冰花水餃~)
3.樹子豆包餃(第70頁)(封面照片~外觀很漂亮,只是樹子要一顆顆去子,應該需要耐心,算是書中的功夫菜~)
4.銀芽餃 (第34頁)(用銀芽來包餃子感覺口感應該爽脆可口,處理銀芽的部分則是功夫菜~餃子皮是用菠菜?食譜中都沒寫餃子皮用哪種,有點小困擾)
5.紅燒湯餃(第101頁)(滷包的紅燒湯實在很吸引人,比起雲吞,湯餃就是有種嚼勁的口感,吃起來有點像刀削大滷麵但有包餡~加番茄醬入湯頭的話味道有點西式?)
6.三杯餃(第87頁)(餃子也能拿來三杯!?這創意真的很有意思,九層塔跟黑麻油及老薑一切爆香,冬天吃感覺很適合)
7.冬瓜豆腐餃(第76頁)(冬瓜跟豆腐其實水分都偏多,應該比較不適合拿來當餃子內餡?煎豆腐跟冬瓜要去水有點小麻煩(加鹽或汆燙?),一瞬間也有點希望能把冬瓜換成絲瓜或櫛瓜,不然就三種都包!(可能會更麻煩?XD)筆者就是喜歡餃子內餡可以隨意調整,自由自在的感覺,充滿不同的可能性)
8.雙花菇餃(第80頁)(白花椰菜跟綠花椰菜的加乘十字花科蔬菜力量強大,加上鮮香菇的香氣,簡單而健康的味道)
9.松子香椿炒餃(第92頁)(純粹是因為沒做過炒餃,覺得炒餃好像很有趣,香椿跟松子則會讓人聯想到羅勒青醬,紅、黃、青椒一起吃感覺很特別,會想試試看味道如何)(兩人份的25顆要怎麼炒?應該要很大的鍋子?)
10.蘑菇醬鐵板餃(第117頁)(乍看下,跟筆者小時候愛吃的鐵板麵好像~只是把麵換成餃子而已,要是再加上一碗玉米濃湯,就是小時候的西式美味課後點心~另外,因為單加黑胡椒醬太辣,單蘑菇醬又太甜,蘑菇醬跟黑胡椒醬一半一半是筆者的折衷美味吃法~)

 

 

image.jpegimage.jpeg

 


閱後感想:

      雖然筆者將本書歸為「節日食」,但餃子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吃呢?印象中,大概是新年年菜中象徵「元寶」的時候最常吃?不過方便的現代就是這樣,餃子館到處都是,所以餃子變成人們隨時隨地愛吃就吃的主食之一。冷凍技術的進步也讓大家冰箱裡通常都會有一包餃子當做常備食。只是雖說葷食的餃子很容易取得,素食的餃子還是比較少。而就算有素食的餃子,有時因為餃子內餡的組成與調味不一定符合個人偏好(口味鹹淡真的每個人喜好不同),要找到喜歡的餃子其實不是很容易。這時候發現了這本專門的「素餃子大全」,真的特別開心~大概也是因為筆者小時候包過餃子,所以對餃子有種特別的回憶情感(更何況包餃子真的很好玩~只是小時候都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XD)

     感謝作者張翡珊小姐寫了這本書,之前一直不知道有這樣一本餃子專門書籍,因為是餃子的愛好者,發現時特別開心。謝謝讀者願意接觸精進食,能與您分享筆者的美好發現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您生活一切順利,而精進食也能成為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題外話:因為本書主要介紹餃子,突然聯想到電影「Crazy Rich Asians 」(瘋狂亞洲富豪)裡面Young family的dumpling making party(包餃子聚會)。裡面有一段有關傳統的對話很發人深省。

電影「瘋狂亞洲富豪」裡一段小對話:


so right. You put the baby in bed. You tuck, tuck, tuck. Same on the other side.
You give him a kiss good night.

That's so cute.

How's that? And then you eat the baby.
Then you eat the baby after he's cooked.

No, you gotta make sure he's cooked.

Did your Ah Ma teach you that?

She did.

I, on the other hand, was taught by Grand-Auntie Mabel.
You put the Botox in the face, and then you pinch, pinch, pinch,
Then, voila!

Did you guys all learn when you were kids?

We didn't have a choice.

We taught you so you'd know the blood, sweat, and tears it took to raise and feed you monkeys.

Not like the ang-mohs microwaving macaroni and cheese for their own children.
No wonder they put their parents in the old folks' home when they all grow up.

I know!

Ah Ma says if we don't pass traditions down like this, they'll disappear.
God forbid, we lose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

of guilting your children.

It's totally worth it.

Mother used to wait for me after school with a nice basket of these.

你好命啊(Lucky you.)

 

 

 


Meet your jingjinshoku, meet your future.
Nov.19 , 2018
筆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我想吃精進食
    全站熱搜

    Jingjinsho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