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eg

 

 

書名:《做點心也可以很華德福image.gif點我看更多)

原文書名:シュタイナーのおやつ(史代納理論的點心)(華德福的點心)

副標:不用奶蛋,也能做出好吃的點心!

封面文案使用各種天然穀物,營養豐富又養生!一週七天的穀物點心,會讓孩子很健康,心情也會很穩定。而且吃到媽媽親手做的點心的幸福感,一定會累積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

內容簡介:

◎不用奶蛋,也能做出好吃的點心!
◎使用各種天然穀物,營養豐富又養生!
◎第一本融合「生機飲食法」(Macrobiotic)與史代納博士健康理論的食譜!

  1930年日本人櫻澤如一(George Ohsawa)所提倡的生機飲食法,基本理論為:要多吃未精製穀物、時令當地有機蔬菜,而避免吃肉類、貝殼與白肉魚之外的海鮮類、蛋、乳製品、精製糖、添加物;此外,衡量食物的能量(陰陽)、環境、時間、個人飲食史等來決定每天每餐的飲食。

  生機飲食法在歐美相當著名,並因為瑪丹娜、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等好萊塢明星的採用,在2000年時也廣受日本歡迎,現今在許多關心華德福教育的家庭也實踐這套飲食法。這本書結合生機飲食法與史代納博士的健康概念,設計出適合孩子的理想點心。

  一週七天的穀物點心,會讓孩子很健康,心情也會很穩定。而且吃到媽媽親手做的點心的幸福感,一定會累積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

作者:陣田靖子(じんだやすこ)

譯者:岩切澪(いわきりみお)


出版社:小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初版


頁數:144頁

 

一般素食分類:53道
✨1.全素:46道
✨2.五辛素:7道

精進食分類及說明:親手做的點心,不加奶蛋,只選用精挑細選的優質食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健康食」,但因為有媽媽的情感在裡面,決定歸為「愛心食」~

 

image.gif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1. 創新飲食文化:據說是第一本融合「長壽飲食法」(Macrobiotic)與史代納博士健康理論的食譜~感覺好像很厲害~有深奧的營養學理論在裡面的感覺。
2. 均衡營養的食譜:因為食安的關係,在家中自己做點心的媽媽們越來越多,但適合做給小孩吃的無蛋奶烘焙書卻比較少見。親子烘焙的書是有,但為了好吃所以裡面的材料通常都包含很多的白砂糖、精製過的白麵粉、很多的奶油等對小孩來說可能不是很健康的材料。像本書這樣使用「天然食材」的食譜似乎比較少(也可能是筆者見識不廣)。總之,這本食譜很適合拿來當做健康點心的參考。
3. 人生經驗:本書是作者將食譜與她自己獨特的華德福育兒心得結合的人生經驗書籍。身為兩個女兒的母親,作者以一種前輩媽媽的觀點跟讀者分享一種成功的健康育兒方式。感覺很有說服力。

網路資料:
*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又稱為史代納教育(Steiner education)。它基於創立人智學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史代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以自然教育為主,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是全球最大的另類教育(Alternative education)運動。

*長壽飲食法(Macrobiotic):飲食強調全穀類、蔬菜、豆類、味噌湯、蔬菜和傳統的或自然的加工食品,而不吃動物性食品(肉、海鮮、乳製品等),不吃白砂糖跟食品添加物等。把所有的食品分為陰陽,希望活出一種平衡的生活方式。是根據日本明治時代的學者石塚左玄所整理出的食養學,由櫻澤如一先生以及久司道夫所推廣的飲食法。其中包含身土不二、陰陽調和、一物全体等獨特的思想,又稱玄米菜食飲食法、穀物菜食飲食法、自然食飲食法、食養飲食法、正食飲食法、大自然長壽飲食法、健康長壽飲食法⋯⋯等。(中文好像沒有固定名稱?)

 


image.gif對這本書的疑問與注意點


1. 雖說本書對那些對奶蛋過敏的小孩友善,但如果是對麩質過敏的體質,就不能食用小麥,於是書中禮拜天的「小麥」系列食譜以及「慶祝聖誕節」中的「 粗粒小麥粉水果蛋糕」就要注意是否用其他穀粉代替。另外,不吃蜂蜜的人也要注意本書部分食譜有加蜂蜜,可考慮用楓糖漿替代。然後第30頁的「五平餅」有加蜂蜜,但蜂蜜加熱不是不太好嗎?感覺那道食譜不要加蜂蜜可能比較好?


2. 書中有些食材可能在日本比較容易取得,像「上新粉」、「葛根粉」、「甜菜糖」、「乾燥豆渣」、「角豆粉」等等,不過國際化的現在,可能百貨公司的地下超市會有賣,所以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再不然就用其他粉代替,反正只要做基底(base)的穀物沒換,其他的材料調換一下應該也沒關係吧?


3. 最後面聖誕節部分的兩款水果蛋糕都加蘭姆酒,讓人有點想質疑給小孩吃加酒的點心好嗎?雖說少了那一味的確好像就少了歐美水果蛋糕的味道,但筆者對要給小孩吃加酒的點心還是有點小排斥。然後書中突然出現蒜跟洋蔥也讓筆者嚇一跳,不過因為有些鹹的點心,所以味道可能不會很奇怪,如果出現蒜頭蛋糕可能就有點可怕。
 


image.gif目錄(為了方便讀者清楚各項料理的素食分類,擅自將素食分類放入,非經由專業編輯審核,若有錯誤,敬請見諒)


推薦序  
4 實踐華德福幼兒教育也可以從廚房開始 吳宜君
台灣版出版感言 
6 台灣版出版感言 陣田靖子
前言  
8 向史代納博士學習食物與身體的關係 陣田靖子
前置作業  
13 基本材料的準備
16 做出好吃點心的注意事項

image.gif19 星期一 糙米

20 格子鬆餅(全素)
22 糙米麵包(全素)
24 檸檬風味的米布丁(全素)
26 豆渣司康餅(全素)
28 糙米鍋巴煎餅(全素)
30 五平餅(全素)(加蜂蜜)
32 義式草莓冰淇淋(全素)(加甘酒)(書中解釋甘酒的酒精濃度為0,小孩可以安心食用)
34 杏子甘酒凍(全素)(加甘酒)(書中解釋甘酒的酒精濃度為0,小孩可以安心食用)

image.gif37 星期二   燕麥

38 脆脆餅乾(全素)
40 燕麥薄煎餅(全素)
    &蘋果泥(全素)
42 燕麥塊餅(五辛素)(加洋蔥)(加蒜)
44 糙米奶穆兹利(Muesli)(全素)
46 格蘭諾拉點心(Granola Snack)(全素)
48 黃豆粉核桃餅乾(全素)

image.gif51 星期三   小米(雜糧)

52 小米甜甜圈(全素)
54 地瓜小米麻糬(全素)
56 日式紅豆小米麻糬(全素)
58 角豆粉與黑蜜棗乾的瑪芬(Muffin)(全素)
60 稗米球(全素)
62 稗米水果凍蛋糕(全素)
64 高粱米穀粉麵包(全素)
66 高粱米素包(五辛素)(加洋蔥)

image.gif69 星期四   薏仁

70 椰奶紅豆湯(全素)
72 薏仁麻糬(全素)
74 黑豆烤米餅(全素)
76 樹果藥膳粥(全素)
78 薏仁麵疙瘩(五辛素)(加蔥)
80 義式馬鈴薯麵疙瘩(Gnocchi)(全素)(羅勒醬注意是否含五辛)

image.gif83 星期五   黑麥

84 莓果黑麥麵包(全素)
86 印度薄餅(Chapati)(全素)
    &義式味噌湯(五辛素)(加洋蔥)
88 米穀粉薄餅卷(全素)
90 黑麥鹹餅乾(全素)

image.gif93 星期六   玉米

94 馬鈴薯餅(全素)
96 玉米瑪芬(全素)
98 玉米粉麵包(全素)
100 芝麻焦糖爆米花(全素)
102 粗玉米粥(全素)
104 椰子鬆餅(全素)
106 玉米糕(全素)
108墨西哥脆餅(Tortilla Chips)(全素)(莎莎醬及番茄醬注意有無含五辛)

image.gif111 星期日   小麥
112 全粒粉蔬菜披薩(五辛素)(加洋蔥,不加為全素)
114 蔬菜包(五辛素)(加蒜,不加為全素)
116 雙色蔬菜烏龍麵(全素)(高湯醬油注意是否為植物性)
118 地瓜炸麵球(全素)
120日式油炸餅(全素)
122 麻花形甜甜圈(全素)

image.gif125 慶祝聖誕節
126 黑麥麵包的聖誕花圈(全素)
128 粗粒小麥粉水果蛋糕(全素)(加蘭姆酒,酒素?小孩可以吃?)
130 薑餅(全素)
132 米穀粉水果蛋糕(全素)(加蘭姆酒,酒素?小孩可以吃?)
 
結語  
134 我的華德福育兒方法

譯者後記  
136 生機飲食法與史代納博士健康概念的完美融合 岩切澪

138 註釋
139豆腐美乃滋食譜(五辛素)(加蒜)
140 參考書籍

 


image.gif最想做做看的十道點心:
1.五平餅(第30頁)(打算做無蜂蜜版本~烤五平餅的外表真的很討喜,用竹籤插著感覺就像點心~不過用醬油是傳統口味可以理解,黑蜜棗乾是創新口味?不過把蜂蜜加熱這點可能需要改?筆者好像有聽過一種說法是蜂蜜不要加熱會比較好,書中拿去加了蜂蜜的五平餅去烤可能不是很理想。)
2.糙米奶穆茲利(第44頁)(燕麥片加在糙米奶或任何植物奶中都很搭~做法簡單而且營養又健康~除了葡萄乾跟蘋果,感覺加藍莓草莓下去應該也很不錯)
3.樹果藥膳粥(第76頁)(看書中照片的時候,覺得感覺比起「樹果藥膳粥」,這道應該就是我們平常比較熟悉的「松子核桃露」(不過有增加紅棗跟薏仁粉~)而且「粥」會讓人覺得是有顆粒的,就算不想用「露」這個翻譯,用類似芝麻「糊」或麵「茶」、杏仁「茶」等翻譯可能也會比較適合-->純粹筆者個人想法)
4.日式紅豆小米麻糬(第56頁)(這絕對是一道功夫菜,從煮紅豆開始~感覺都像要參加本格的和菓子製作了~加椰棗乾跟地瓜的地方好有創意,感覺會做出很特別的「御荻餅」(おはぎ))
5.米穀粉薄餅卷(第88頁)(感覺很像生機飲食裡面的苜蓿捲餅~加蒸過的蔬菜進去搭配味噌醬也很棒,加苜蓿芽跟花生粉作成台式口味也很棒~從餅皮開始製作可以感受到做菜者的愛心~)
6.馬鈴薯餅(第94頁)(外表看起來像烤過的醬油年糕,但其實是馬鈴薯~放玉米粒進去感覺會甜甜的很好吃,包海苔的部分真的很日式~除了當點心感覺可以當配菜)
7.粗玉米粥(第102頁)(書中說這是作者去美國時喜歡上的早餐~筆者以前也吃過,好像是一種很健康的味道(沒放調味的話淡淡的),現在想想,好像跟小米粥有點像?用粗玉米粉很快就能完成的一道粥品~)
8.義式草莓冰淇淋(第32頁)(看到書中解釋甘酒的酒精濃度為0,小孩可以安心食用後就覺得躍躍欲試,糙米甘酒的草莓冰淇淋,感覺很營養~不過甘酒的取得有點難,書中也沒教做法,聽說用電鍋能做,不過好像要很有耐心,如果之後有機會再看看吧。)
9.黃豆粉核桃餅乾(第48頁)(黃豆粉跟核桃對身體很好,做法感覺好像很簡單,但筆者烘焙時常常失敗在沒有照著食譜的份量去作,如果要做的話,一定要嚴守份量比例,才不會浪費食材~話說這篇食譜是歸到燕麥區,但食譜中材料的地方卻沒有燕麥,作法中卻又神奇地出現燕麥,所以到底是要加燕麥還是不用?要加的話要加多少?有點不懂)
10.薑餅(第130頁)(小時候對薑餅屋有種迷思,覺得一定很好吃而大口咬下時,卻被薑的不預期味道打擊,後來就不太吃這個點心了,但長大偶然吃到時卻又覺得還不錯,想來是小時候的味覺比較敏銳,薑汁對當時的筆者來說比較刺激吧?聖誕節即將到來的現在,看到這個懷念的點心,覺得如果有機會會想試著做看看應景的節日點心~)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gif閱後感想:

     什麼是華德福?看到本書第一個念頭就是疑問。大致上的意思應該歸結於一句話:「讓孩子配合大自然的節奏過著規律的生活。」,但這樣好像又產生更多疑問,於是知道基礎概念後,就想知道施行細則~於是找到另一本有關華德福的書中寫道:「華德福不只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更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在學校要養成,在家也要延續,才能給孩子連貫的教育。未經化學加工的食物,讓味蕾更嘗得出食物的風味;純天然手工的衣料,過敏癢癢不再來;取材大自然的玩具,增加孩子的嗅覺、觸覺的感官發展;少了電子媒體的霸佔,孩子更容易培養自我興趣;精心布置的生活環境,塑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地球上的天堂"」。(感覺好夢幻~遠大的理想,讓人類回歸自然的懷抱,好崇高~)(摘錄from小樹文化的《在家也能華德福》)

     自從麵包餅乾糕點等點心在市面上流通普及率增高後,取得這些烘焙點心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媽媽在家親手做出經過繁複瑣雜程序的「手作烘焙」變得比較少見。只是,也因為這樣,食用許多高油高糖的「菓子パン」(甜點麵包)所造成的肥滿(肥胖)問題也變得常見。過敏體質也是很大的問題,對現代科學培育產出的奶蛋過敏的小孩不能吃外面賣的加了很多添加物及奶蛋,那怎麼辦?充滿愛心的媽媽們就開始研發吃了能幫助小孩健康成長茁壯的點心,讓無論是因為體質問題不能吃外面賣的點心,只能吃這種特製點心的小孩,或是因為挑食愛吃糖份而需要多元而豐富營養素的小孩,都能夠藉由這種「七穀飲食」(糙米、燕麥、小米(雜糧)、薏仁、黑麥、玉米、小麥)得到優質營養。母愛真偉大~而且本書有多元食譜,舉凡日式料理的「五平餅」(ごへいもち)、日式點心的「花林糖」(かりんとう)(書中翻譯的「日式油炸餅」讓人難以聯想到原來是花林糖)到日本和菓子代表的「紅豆御荻餅」(おはぎ)都有教,是一本將日本飲食文化傳承給小孩的好食譜。(其他國家的代表料理也都有一兩道,是兼容並蓄「國際」與「日本本土」的一本很棒的食譜)

     只要有試過烘焙的人應該都知道,烘焙跟料理是很不一樣的,簡直就像是精準的物理化學實驗,只要份量或者做法順序有哪裡不對,結果就可能不是那麼如意。不像料理的隨性,烘焙講求「精準」,注重「細節」,一不小心就可能做不出像外面賣的「漂亮成品」。再加上大眾對烘焙的「刻板印象」,感覺烘焙就是跟奶蛋分不開,沒有奶蛋,就感覺好像不會好吃。但這本書給了我們一種選擇:使用的材料都很健康,沒加奶蛋也能成功烘焙,做出來的成品看起來也很美味~(還沒嘗試但看起來很不錯)。感謝作者陣田靖子寫了這麼一本無奶蛋、充滿愛心的「華德福點心書」~一直覺得烘焙是一個很困難的事(大概是因為之前都太輕忽「精準份量」這件事),看了這本書後,對華德福是什麼有一點了解,對無蛋奶的點心製作充滿嚮往,然後之後可能就會加入每天不一樣穀粉點心的生活也說不定~(能夠藉由點心均衡攝取不同的五穀雜糧真的很棒~)謝謝讀者願意接觸精進食,用一種學習新模式的方式來嘗試「精進點心製作」應該很好玩。感覺如果能夠吃健康簡單的「午茶點心」(三時のおやつ?三點的點心?),小孩跟大人應該都會很開心;如果親子能夠一起製作烘焙點心,應該就更「華德福」,更有意義了。Wonderful Waldorf(美好的華德福),如果讀者的大家能認同這樣的精進方式,一起加入精進華德福點心的奇幻世界,相信「地球上的天堂」,就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題外話:作者是日本人不稀奇,譯者是日本人感覺就很稀奇~現在會中文的日本人越來越多,感覺好厲害~偷偷在這裡說一下其實比較喜歡日本版本的封面~文案的「子どもの「生活リズム」にあった1週間のレシピ」(符合小孩的「生活規律」的一星期食譜)感覺很棒,強調每天都健康好像比較吸引筆者?(封面喜好真是一門大學問)。

 

image.gif底下是日本版書封~

image.jpeg

 

image.gif月曜日  格子鬆餅
image.gif火曜日  糙米奶穆茲利
image.gif水曜日  小米甜甜圈
image.gif木曜日  薏仁麻糬
image.gif金曜日  莓果黑麥麵包
image.gif土曜日  芝麻焦糖爆米花
image.gif日曜日  全粒粉蔬菜披薩
image.gif聖誕節  薑餅


image.gifMeet your jingjinshoku, meet your future.
Nov.22, 2018
筆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我想吃精進食
    全站熱搜

    Jingjinsho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